單純性肥胖大多是能量攝入超標的結果,任何過多的能量,無論來自哪種產能物質,都可能引起肥胖,蛋白質也不例外。減肥時,攝入的蛋白質既不能少也不能多。江蘇省人民醫院營養科專家李群日前表示,減肥時,蛋白質的攝入也要遵循充足、適量、優質、多樣的原則。
李群說,在減肥過程中,降低能量攝入的同時,應供給充足的蛋白質。因為蛋白質對身體健康有重要作用:構成和修補人體組織;維持體液、酸堿平衡;形成激素和酶,參與機體的代謝;形成抗體,提高機體免疫力;為機體提供能量等。
有些減肥者一味盲目節食,致使自身消耗蛋白質供能,導致一系列的身體不適,如乏力、貧血、脫發,部分女性甚至有閉經的情況發生。所以,在健康減肥的飲食中,蛋白質的供給一定要充足。研究發現,在限制總能量攝入減肥時,攝入高蛋白質飲食比攝入低蛋白質飲食的減肥效果更好。
如何判斷蛋白質的攝入量?采用低能量飲食減肥的超重或肥胖人群,其食物蛋白質的供給量應控制在飲食總能量的20%—25%,即每1200千卡供給蛋白質60克—75克,或者按每日每千克標準體重給予蛋白質1克—1.2克計算(若標準體重為60千克,則每日蛋白質攝入60克—72克)。
在蛋白質限量的前提下,應供給優質蛋白,以提高蛋白質的消化、吸收和利用。最好保證優質蛋白的供給占總蛋白量的50%以上,應選用高生物價的蛋白質,如牛奶、魚、雞、雞蛋清、瘦肉、豆制品等。蛋白質的生物價高,表明食物中氨基酸主要用來合成人體蛋白,極少有過多的氨基酸經肝、腎代謝而釋放能量或由尿排出多余的氮,從而大大減少肝腎的負擔。
值得提醒的是,因為沒有一種食物的營養素會齊全,只有多樣化才能起到互補的作用。而減肥者中不乏為了得到更快更好的減肥效果,人為偏食、挑食,引起缺鐵性貧血。所以只要把握優質蛋白攝入量和攝入頻率,一樣可以達到減肥目的。
(孫蘇靜)
免責聲明: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對頁面視頻、文中陳述、觀點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。 本網站轉載圖片、文字之類版權申明,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,如果侵犯,請及時通知我們,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。